【353期】海洋与环境学院全面推进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实现思政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发布日期:2018-12-04

 

海洋与环境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天津市及我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 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努力搭建和完善实践育人平台,推动一二课堂融合发展,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生成长成才全过程。

完善实践育人机制,打造定点化、常态化的实践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实践教育活动的管理制度、安全教育制度和责任制度。目前,学院与国家海洋博物馆建立了实践育人、教学科普、科研平台建设三个层次的合作机制,在学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课堂教学、毕业设计、就业实习以及教师科研项目等多个领域进行了深入合作;与滨海新区华纳社区建立党建与实践育人合作共同体,联合开展党日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深入推进双方的党团建设、学生实践活动拓展;与天津市地震局滨海防震减灾中心合作开展实践育人工作,推荐学术性社团学生在该中心防震减灾科普展示厅向来自天津市企事业单位、中小学的参观者进行科普讲解。

规范实践课程建设,按照课程化模式组织设计实践活动。学院坚持严谨治学的原则,按照课程化模式设计实践活动,在项目设计、组织管理、集体备课等方面做出积极探索与实践。在滨海防震减灾中心的志愿服务工作中,学院学生集体备课,编写讲解稿,实现科学化管理;在国家海洋博物馆的实践基地活动设计中,双方商定设立教学协同体系,搭建实地教学课堂,设立海洋科学相关学科专业课程、人员培训和科普课程,采用教学与实地观摩相结合的形式,丰富教学载体,将大学课堂搬入馆内,面向学生进行专业教学,培养专业海洋人才,同时面向社会进行科普教育,进行海洋知识传播,实现海洋文化交流;在华纳社区实践基地中,学院与社区工作人员共同搭建信息服务平台,编写了《海洋科普》和《环境科普》两本教材,面向社区少年儿童开展海洋科普和环境科普知识授课。

实践育人成效显著,实现思政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院党政领导、辅导员、专业老师多次深入国家海洋博物馆、滨海新区华纳社区、滨海新区防震减灾中心等单位进行走访调研。2017年至今,学生在滨海防震减灾中心实践基地累计开展志愿服务232次,为1000余名中小学生提供志愿讲解服务,得到高度评价。华纳社区科普授课等活动开展中,学生通过编写教材、集体备课等形式,进一步强化了自身的专业课程学习效果。学院实践育人工作逐步实现了规范化组织、制度化运行、常态化发展,构建了协同推进实践教育的强大合力,真正将学院发展融入到滨海新区建设中,同时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做到知行合一,感悟国情、社情、民情,在实践中不断强化思政教育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