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实践行| 经济与管理学院绿森源创新之队开展走进蓟县实践活动第二天 发布日期:2020-08-21
为生态文明助力,给和谐津门添彩。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新目标,新任务和新举措,明确指出了“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为此,我们必须坚持科学的生态实践观,从根本上改变古代“顺从自然”的依附性实践和近代以来“征服自然”的改造性实践。脚踏实地,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情,共同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自己的应有的贡献。2020年8月12日经管学院绿森源创新之队开展走进蓟县暑期实践活动的第二天,通过昨天同村委会对当地建设的交流学习,同学们希望尽自己所能,帮助乡村的生态文明建设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清扫街道垃圾,将垃圾倒入垃圾池内,维护好街道的环境卫生。 变废为宝是环保,废物回收举手劳。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淘汰的旧衣服堆在家里占空间,越来越多的废旧衣物被随意丢弃,对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了日益严重困扰和压力。废旧衣物的最终处理主要方式是进行低价变卖、填埋和焚烧,这无疑会成为我们生态环境保护的一大阻碍。绿森源创新之队始终秉持节约环保的生态理念。不铺张浪费,不过度消费,生活精简节约。同学们将自己不用的衣服,鞋子,生活用品等投放到了回收箱。将自己不用的东西回收利用,旧物回收作为一种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不仅可以保护环境,更可以“变废为宝”,为其他人带来更大的价值。 垃圾分类走进农村,文明普及青年先行。 绿森源创新之队小组成员通过在农村开展当地调研、走访村民等形式的活动发现城乡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社会文明治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为之不断努力。尤其在垃圾分类方面的知识存在欠缺,我们当即决定为当地村民开展一次垃圾分类的知识普及活动。绿森源创新之队制作了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的四个简易垃圾桶,并给当地小孩普及了垃圾分类的知识,绿森源创新之队的队员通过和小孩做游戏的形式帮助小孩了解垃圾分类的知识,如何正确的进行垃圾分类,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了解,孩子们能够进行正确的垃圾分类,对什么是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有了一定的了解并收获了许多的欢乐。知识普及活动结束后,同学们又组织了一个小测试,让小朋友辨识垃圾的种类。令我们惊喜的是小孩子不仅掌握了知识,更是能够举一反三,教学成果显著。队员们表示,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起到一个启蒙的作用,提升当地的环保意识。“回到家里后,我一定督促爷爷奶奶做好垃圾分类”,一位孩子说道。其实真正的垃圾分类往往存在于生活处处,只有在生活中点滴做好,垃圾分类与也会更加有意义 ,更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