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尔特·考夫卡



发布日期:2017-12-25

库尔特·考夫卡(Kurt Koffka1886-1941)美籍德裔心理学家,格式塔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1903-1904年在爱丁堡大学学习,期间对科学和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曾就读于柏林大学,和韦特海默、柯勒都受业于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司徒姆夫。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在精神病医院从事大脑损伤和失语症患者的研究工作。战后,美国心理学界慢慢开始关注正在德国兴起的这一新学派,因而邀请考夫卡为美国《心理学公报》写一篇关于格式塔的论文。1924年,考夫卡移居美国,先后在康奈尔大学、威斯康辛大学和斯密斯学院任访问教授。1927年考夫卡被任命为美国斯密斯学院心理学研究教授,主要从事知觉的实验研究。1932年,考夫卡曾随一个探险队来到中亚进行研究中亚人的调查工作。

主要贡献:

考夫卡在格式塔心理学中提出了行为环境的理论,认为行为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要研究行为与物理场的因果关系。心理物理场具有自我和环境的两极性,这两极的每一部分都有它自己的结构。结构不是各式各样感觉乱七八糟的总会、自我就是人格,环境又可分为地理环境和行为环境。地理环境是现实的环境,行为环境是意象中的环境。行为产生于行为环境,并受行为环境的调节、考夫卡的行为环境论影响了后来的勒温的心理学观点,因为他着重宣称人的需要决定他的心理环境,而人是针对他的心理环境行动的。考夫卡对格式塔方法最全面的说明是他1935年出版的《格式塔心理学原理》一书。晚年,考夫卡还研究过颜色视觉和知觉组织。他关于本性-教养问题的观点是对斯特恩理论,即心理发展是内部(遗传)和外部(学习)条件的配合的进一步发展。

考夫卡把影响我们感觉器官从而产生感觉的刺激,分成近刺激和远刺激两种。近刺激,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如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投影等);远刺激,是指来自物体本身的刺激(如一定波长的光线––物体的颜色;一定频率的声音等)。

考夫卡认为学习的问题可以分为记忆的问题和成就的问题。我们若已经适应过一种新的情况或解决过一个新的问题,第二次再遇到同样或相似的情境、问题,就可以较为便利的处理它们。这就是学习中的记忆问题。我们若第一次遇到一种新的情况或新问题,我们就要首创的去解决它,这就是学习中的成就问题。考夫卡根据苛勒对黑猩猩的学习实验,认为对于新情境的适应和新问题的解决,在于能对旧的格式塔进行改造,而建立一个新的格式塔,要建立一个新的格式塔便有赖于智慧或顿悟。

个人著作:

《心理发展原理》:Perceptionan Introduction to Gestalt Theory 1922

《知觉:格式塔学说引论》:该书被德国和美国的发展心理学界誉为成功之作,它对改变机械学习和提倡顿悟学习起过促进作用,1921

《格式塔心理学原理》:这是一部意欲集格式塔心理学之大成的著作,但是极其难读,史界对此贬褒不一,1935

《艺术心理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