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其诚 发布日期:2017-12-25
荆其诚,,(1926.3.3~2008 .9.28)国内外著名的心理学家。1947年辅仁大学心理系毕业,获学士学位,1950年获硕士学位,同年到中国科学院心理所。历任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副所长、研究员兼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儿童发展中心副主任,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执委会委员。在视知觉、颜色测量、航空心理及心理学体系方面进行了系统性研究。与他人合著有《色度学》是我国第一部有关颜色科学的专著,对促进这一新兴科学领域在我国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著有《冯德和铁钦纳的构造心理学派的理论基础》等。 主要贡献: 荆其诚从事视知觉及心理发展研究,发表百余篇论文,出版十余部专著,如《色度学》,《人类的视觉》,《中国大百科全书》等。由于他对心理学事业发展和科研成就卓著,贡献突出,因而首批获得国务院特殊贡献津贴。 他早期对构造主义等心理学派分别作过理论探讨,后转入视知觉的系统研究,揭示了双眼距离知觉恒常性的调解规律。他最早在国内开展色度学研究,出版第一部《色度学》专著。他与王大珩院士主持完成《中国颜色体系》课题,对解决工业实践的颜色标定问题作出成绩。近年来,他从事中国独生子女心理发展及认知发展的跨文化研究。荆其诚致力于开拓心理学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为中国心理学走向世界作出了贡献。荆其诚三次获中科院科技进步三等奖,中科院优秀博士导师奖,中国心理学会终身成就奖。 荆先生对中国心理学的贡献颇多:他参加中国心理学会的活动62年;他于1984-1989年间任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1999年获中国心理学会终身成就奖,2004年被选为中国心理学会的会士;他于上世纪改革开放的70年代末参与了中国大陆第一个心理学系––北京大学心理学系的创建工作,并担任该系的副主任;他在上世纪80年代初,参与了中国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合作项目––创建中国儿童发展中心的谈判与启动活动,成立了中国儿童发展中心,并任该中心的第一任副主任。二十多年来,先生在国际上建立了广泛的合作项目,出席并召开各种国际学术会议,沟通国际心理学和中国心理学的交流。 正如诺贝尔奖获得者司马贺(Herbert A. Simon)教授赞誉的那样,荆先生“是中国的学术交流大使,对中国和世界心理学的贡献远远超出了他所发表的论著”。 个人著作: 《荆其诚心理学文选》 傅小兰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 《现代心理学发展趋势》 荆其诚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9 《简明心理学百科全书》 荆其诚 湖南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1 《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 潘菽,荆其诚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1 《Progres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Around the World》 Jing QC et al. edited. Hove: Psychology Press. 2006. 《China's Reform and Challenges for Psychology》 Jing QC, Zhang, HC In: J G Adair, D Belanger, K L Dion eds. 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Vol. 1: Social, personal and cultural aspects. Hove: Psychology Press, 1998. 271-291 《International Psychology》 Jing QC In: K Pawlik, M R Rosenzweig eds. The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psychology.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2000
|